一、社会交往障碍
在婴儿期,患者表现为回避畏光接触,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,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,若抱起的时候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。在幼儿期仍不注视人,呼之常常没有反应,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,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的,没有玩耍的兴趣,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,遇到困难不愉快时也不寻求安慰,学龄期后症状稍有好转,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而有感情,但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。
二、交流障碍
自闭症儿童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,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。非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、动作、姿势很少等。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,语言发育迟缓,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,语调、语速异常,言语运用能力受损等。
三、刻板行为
对人和物有固定反应。说固定的话,做固定的动作,不懂得应因人、因时、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;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,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。
自我刺激。很多患孤独症的孩子,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“使用方法”,例如斜眼看人,走路踮脚尖,用手摸嘴唇、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,玩手指、拍手、跺脚、身体前后摇晃、原地转圈等。
四、对外界反应异常
反应过弱。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、若无其事的样子,好像永远活在自身的世界里,外界发生的事情与自身无关。
反应过强。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,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,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。
父母首先可以尝试帮助孩子突破沟通障碍,虽然未必可以用言语相沟通,但透过简短、重复的语言加上简单的动作提示,有助于小朋友了解父母的意思。下一步应教导小朋友建立日常生活习惯,跟一般儿童一样,慢慢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。至于智能、语言和社交发展方面,由于个别小朋友的能力及发展速度不同,父母应请教治疗师或老师来决定训练的项目和难度,父母亦可根据老师或治疗师编制的"家课”,训练小朋友在生活中掌握课堂所学的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