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特性 | 技术指标 | 工程价值 |
---|---|---|
材料自重 | 10-30kg/m² | 降低地基成本 |
施工周期 | 缩短40%工期 | 加快资金周转 |
采用冷弯薄壁型钢配合金属复合板体系,使屋面荷载分布更均匀。工程实例显示,该结构在8级地震区的位移角可控制在1/250以内。
梁柱腹板设计需考虑屈曲后强度效应,建议采用变截面形式。翼缘宽厚比应控制在9√(235/fy)以内,确保局部稳定性。
高强度螺栓连接需满足摩擦型连接要求,接触面抗滑移系数不得低于0.35。现场焊接部位应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。
当建筑高宽比超过4:1时,应增设抗风桁架。雪荷载敏感区域需考虑不均匀堆积系数,建议采用1.2-1.5的增大系数。
柱脚设计应采用外露式刚接构造,锚栓直径不宜小于24mm。梁柱连接节点域应满足0.7h0≤c≤1.5h0的构造要求。
C型冷弯檩条间距宜控制在1.2-1.5m,跨高比不超过25。当檩条跨度超过6m时,应设置拉条系统。
压型钢板基板厚度不应小于0.5mm,有效宽度系数取0.6。保温层应采用B1级阻燃材料,导热系数≤0.033W/(m·K)。
构件运输应采取专用支架固定,吊装时应设置临时支撑。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允许偏差为±10%,接触面间隙超过1mm需加垫板处理。